雖然我一直對325建筑網的人才說,現在形勢下,能夠帶證上班的話還是選擇帶證上班。但是我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人才都會聽從我這一條建議,一定還是有不少的讀者考證的目的就是為了掛靠費,所以我覺得還是有必要和大家講一講黑中介的那些套路。
中介是適應市場潮流衍生出來的、連接企業與個人之間的一種“B2C”機構,也是良莠不齊。本文不表靠譜中介,只扒黑中介那些事,給證書掛靠人才一些中肯建議,避免掉坑。
套路一:報價很低
每年出證時,一些中介都會以各種理由壓價,最常用的就是今年過的人很多、行情不好云云。這些中介說的掛靠價,一般都不是實價,都是故意壓低后的價錢。這是兩頭通吃。
兩頭通吃的中介,早年很多,現在也不少?,F在中介為了吸引更多企業在他們那促成掛靠生意,大多不收定金,只簽協議;同時企業也會委托多家中介機構廣撒網。雙重壓力下,中介費現在其實很低,所以只能在個人這再吃一筆。有的黑中介單從個人這就能吃掉5000元/年的差價,這都快趕上我們某些證書本身的價格了!
說實話,我們考證書確不容易,拼死拼活到頭來卻又被狠狠的剝了一層皮,甚至連肉都要給再割掉幾刀,心里確實不爽.....企業財大氣粗,一個證給他們帶去的價值已遠超給我們的這個價錢,中介不敢得罪企業,卻拿我們這幫草民隨意宰割,確實黑!
對策:多聽多問,想辦法直接和企業談
自己要從各渠道多了解信息,你知道的越多,中介就越不容易坑到你。問的中介多了、和中介打交道多了,從其出價和口氣上,就能感覺出來他是否在吃差價。開價明顯偏低的中介或企業,我的經驗是,其它條件也很苛刻,談了也是白談,都是廢話,直接淘汰。
其實每年的行情價應該不會相差太多。一般情況下,除去明顯的政策因素,掛靠費用只會逐年上漲(因為通過率不高、相對市場依然有很大空間),不會明顯偏低的。
如果能直接和企業拉上鉤,那就最好不過了。其出價是從網上或中介那聽到的價,即使價格再低,也不存在吃差價的問題。一個真急要證的企業,會開出合適的價格,更不會在什么付款方式、簽幾年等等這些細枝末節上和你糾結的。
套路二:和中介簽合同
和中介簽合同的危害:1、錢被克扣;2、證書被注冊在哪無法掌握。中介可能把證書拿去,到處倒賣;最后卡證、壓證、拿不回證的現象時有發生。我有不少同仁都吃過這樣的虧。
對策:一定直接和企業簽訂協議。
記住,和企業直簽。那種要求和其簽協議的中介,不必考慮。我們要明白中介只是紅娘,最后和你簽訂結婚協議的,是企業。還有一點,無論中介用什么“合理理由”,都不要把各類證書原件給中介。誠信中介,是不需要你證書原件的(最多只要掃描件,證書原件是直接給企業的)。
套路三、證書轉注時,某些中介千方百計套你信息
這種情況少,但機率確實存在,還是要以防萬一。證書轉注時,一個名字,就能在官網得到你的所有信息。所以在辦理轉注前或轉注時,想方設法套你全名過于關心你信息的中介,不正常。不是二貨就是騙子。本人遇到一次,信息被套兩三天后,偶然看到一個不常去的掛靠網,發了一個我和地區、情況一模一樣的信息,這明顯是中介搞的鬼,想冒充我騙別的中介或單位。
對策:提高警惕,盡量有所保留。
和掛靠單位原則問題談定前,一般正常中介是不會要你全名的。價格、起算時間、付款方式三個重要問題對方企業已接受,這時中介才會把你電話給公司,然后才要你全名在官網驗證,或互發掃描件(復印件)。其實只要你說是面簽,到時當面官網驗證,公司沒風險,看不看你證,都不重要。
證書掛靠這件事,一定得慎重,這是對自己負責。別信中介或企業什么無風險之類,哪怕是所謂的掛證不掛章。這種事情嚴格來說本就是違規,再加上被中介倒證、押證,企業不付尾款,到期不給轉出這些人為風險,你前期多投入點時間、精力研究,后期就會減少(雖然不能說一定完全避免)很多麻煩。
當然,如果你想完全杜絕風險的話,那就只能和我一樣帶證上班了。
下一篇: 以企業的角度來報價當今的建造師掛靠市場